浅谈公司可靠性管理——第三篇
一、企业推进可靠性的工作内容
可靠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或单位都为实现RAMS目标而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改进等工作。在此过程中组织保障是基础,流程和信息系统为两大支柱,可靠性指标是核心及努力的方向。因此在进行可靠性体系建设路径时,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可靠性提高为中心),两个支柱(可靠性流程、信息系统)、三个基础(可靠性组织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可靠性人员培养)
(1)可靠性基础建设
1.可靠性组织保障
可靠性的组织保障包括:1)建立可靠性主管的部门,负责企业的可靠性的规划、实施监控、提升以及提升,建立可靠性管理流程,并对实施过程通过评审、考核等方式进行监控;2)建立各部门在可靠性管理的中的职责和权利以及相关的绩效要求;3)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以及与之相关的奖惩措施等;
2.可靠性基础设施保障
可靠性的基础设施包括:1)建立必要的可靠性指标论证及可靠性指标验证的必要的仿真资源;2)必要的可靠性试验资源,包括试验场地、试验设备、试验系统等; 3)必要的失效分析资源包括:场地、分析设备、相关的系统等;
3.可靠性人员培养
可靠性的人员培养包括:1)领导层在可靠性意识上的培养,只有领导的支持,才能在企业获得可靠性推进的必要资源和支持;2)可靠性管理人员的培养,作为企业推进可靠性的中坚力量,的这些人员应具备可靠性划、监控、沟通、协调等能力 2)可靠性技术人才的培养,包括设计开发人员、试验人员、失效分析人员、工程人员、工艺人员、制造人员等,这些人员是企业实施可靠性的核心人员,需要将可靠性和他们的专业相结合,将可靠性融入到设计、工艺、制造、储运等环节中,才能使可靠性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
(1)可靠性技术
1.可靠性要求制定
可靠性要求是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和后续可靠性评估的依据和基础。可靠性要求应首先从客户需求分析开始,并通过QFD等工具演绎为设计开发的要求。同时可通过产品的使用环境以及相似产品的可靠性数据得到产品相对比较的指标。除了产品的定量可靠性要求外还有定性的苛刻要求,即可靠性的设计准则,参照这些准则能够有效的的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2.可靠性设计
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可靠性设计决定产品可达到的可靠性的最高水平。通常可靠性设计过程包含:可靠性建模、可靠性分配与预计、并通过简化设计、冗余设计、裕度设计和余度设计、降额设计、环境防护设计、热设计等方法来达到可靠性的要求。
3.可靠性分析
通过定性的或定量的分析,对产品的可靠性状况进行剖析,明确产品可靠性现状或可能发现出现的问题,并预先进行防范。可靠性分析包括FMECA分析、故障树分析、潜在通路分析、电路容差分析、耐久性分析以及有限元分析等。
4.可靠性验证
可靠性验证是为确认可靠性的水平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其中可靠性试验是验证的主要手段。可靠性试验包括工程试验和统计试验。其中工程试验就可分为环境应力筛选试验、可靠性研制试验和可靠性增长试验;可靠性统计试验分为可靠性鉴定试验、可靠性验收试验和寿命试验。由于产品在时间和成本上的限制,以及试验条件的限制,仿真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对可靠性的验证过程,但是仿真需要对故障机理、产品结构有丰富的基础信息上才能建立有效的仿真模型并输出可信的结果。
5.可靠性保障
可靠性的设计决定了产品可靠性的理论水平,通常的产品的可靠性都会低于其设计的水平,是由于在制造、储运、使用等环节由于工作和环境的应力会造成可靠性的降低,因此在这些环节采用合适的工艺、包装和储存环境对产品进行适当的防护将有效保障可靠性的水平或降低其发生故障的概率。
6.可靠性统计
产品的可靠性统计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收集产品试验或使用阶段的数据信息,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分布参数的估计、可靠性参数的估计,定量的评估产品的可靠性,并为设计方案的对比选择、找出薄弱环节、评估产品的可靠性水平等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输入。
(3)可靠性管理
1.可靠性流程管理
可靠性需依赖于文件化的程序进行管理。可靠性的管理流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首先要与企业的管理体系相融合,如企业推行的ISO9000管理体系等,同时流程要与企业相应的管理流程相兼容,如很多企业推行的IPD流程等;其次管理流程要与现有的信息系统管理相融合,包括研发、制造以及物料信息系统ERP系统等;
可靠性管理流程要与产品的复杂程度相适应,在满足管理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简化流程。通常包含的流程包括:可靠性策划流程、可靠性设计流程、可靠性分析、可靠性提升流程、可靠性验证、可靠性保证流程、可靠性监控流程、产品失效(故障)分析流程等;
流程中通常要明确各部门在流程中的角色、在该流程中使用的可靠性工具方法、相应的输出以及流程间的接口关系等;
2.可靠性信息系统建设
可靠性信息系统是可靠性建设的另一个支柱,是可靠性持续提升的保障,通过信息系统,产品可靠性相关的信息、经验、教训等都在该系统能够一目了然,从而为可靠性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的输入。建立信息系统后,业务开展过程中对人员的依赖程度将大幅降低,从而有效保持业务持续性。
可靠性信息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故障闭环信息系统(FRACAS)、故障模式库、产品的材料库、应力库、结构库等,以及相关的故障物理模型库等。
可靠性信息系统要与企业相关的系统具有兼容接口,确保相关的信息能够联动、兼容减少相关人员的操作工作,降低由此带来的炒差错。必要时企业可设置相关的权限管理,以有效保护企业的核心信息。